我国土地干旱的原因
目前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影响因素较大的一个就是干旱的气候条件。对我国来讲,干旱的情况自始至终都有。早在古代我国就有许多的干旱情况出现。建国后,平均每年发生8.8次受灾面积达4.1亿亩左右。粮食的减产有一半的原因是干旱导致的。干旱的出现也与我国初期没有植树造林的情况有关。从50年代发展到90年代,旱情越来越严重。50年代平均每年受灾面积不过1.73亿亩,60年代发展到3.24亿亩,80年代发展到3.75亿亩,90年代接近4亿亩。可以看出一个趋势,从50年代到90年代旱情不断加剧,面积不断增强,对农业生产影响越来越严重。尤其是90年代这十年,旱情影响很大,几乎每年都发生旱灾,旱灾已带来连续性。比如91-95年,每年都发生旱灾,96年稍好一些,97、98、99年到2000年又连续干旱。今年2001年实际上是过去四年干旱的积累,降水量少,温度偏高。从开春至现在,“焦渴”一直困扰着全国大部分地区,截止5月底,全国受旱面积已过3.4亿亩。受旱面积中,有6400多万亩耕地因墒情不足未能适时播种;有1100万亩耕地播种后未能出苗;干枯绝收面积445万亩;有1580万人、1140万头大牲畜因为干旱发生临时饮水困难。这是自1990年以来吃鱼时间久、影响广的一次旱灾。加上北方地区风沙多,沙尘暴不断的发生,更加速了水分的蒸发损失。这样就导致了农业生产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如何抗旱,保苗。几乎每年从4-5月开始,抗旱问题就摆到了各级领导和农民面前。从过去到现在,在抗旱措施上不外乎这么几项:意识有水源的地方仍要利用好水,尽量提高每一滴水的利用率;二是千方百计开拓水源,打深井、多打井等;三是使用各种节水技术,不能再大水漫灌,使用滴灌、渗灌等;四是在没有水源的地方采取出动车辆拉水、用水龙带从很远的地方抽水等方法。总之,各地都把节约用水当作头等大事来抓,采取各种节水措施,利用好水,尽量挽救受旱的农田。当然农民用水桶挑水,用水车拉水,这些老办法也一直在用。这里我特别强调的是一项新的抗旱节水新产品——农林抗旱保水剂。农林抗旱保水剂的优点是:针对性很强,应急性非常好,使用方法简单,抗旱效果来得快,属于一种短频快的抗旱措施。只要将保水剂施入周围的土壤中,就能起到防旱抗旱的目的。